- 刘彦伟;
针对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受采动影响导致瓦斯富集以及抽采难度大等问题,以同德煤矿某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PF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覆岩层垮落特征和裂隙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覆岩周期性垮落和断裂的形态呈现“梯形状态”,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呈现“M”型分布;采空区上覆岩层产生明显分区现象,采空区中部裂隙发育稀疏为中部压实区,采空区四周裂隙发育密集为四周裂隙发育区;切顶后大部分裂隙为破断裂隙,离层裂隙占比较少,未切顶条件下则离层裂隙和破断裂隙共同发育,两者占比相差不大;而在切顶范围外,切顶后的采空区离层裂隙发育程度总体高于传统未切顶开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2期 v.45;No.250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4K] - 王海兵;
针对矿山高陡边坡变形监测数据中存在各种噪声信息影响变形监测分析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降噪方法研究,通过小波变换对变形信号进行多分辨率分解,结合软阈值和硬阈值降噪策略,对噪声特征进行有效识别与滤除,并重构降噪后信号,以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通过仿真数据对比分析了Visu Shrink、SURE Shrink、Bayes Shrink三种阈值选择方法的均方误差和信噪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阈值计算方法都对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Bayes Shrink阈值选择方法降噪效果最好。同时,也对某矿山高陡边坡实测监测数据进行了小波降噪分析,降噪后的监测数据能够更好地保留原始信号特征,为后续的变形趋势分析和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
2025年02期 v.45;No.250 68-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 王辉;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境复杂采集到的煤矸图像往往伴随噪声和模糊现象,亟需高效的降噪方法加以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蜣螂优化算法(Dung Beetle Optimize, DBO)与二维变分模态分解(Two-Dimensional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2D-VMD)的新型图像降噪方法,通过DBO对2D-VMD的分解参数(分层数K和惩罚系数α)进行优化,实现了参数的自适应选取。实验以红树梁煤矿采集的煤矸石图像样本为对象,使用本方法降噪后,峰值信噪比提高,结构相似性指数接近于1,均方误差降低。在有效去除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留图像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基于DBO优化2D-VMD的新型图像降噪方法适用于复杂工业场景中的图像降噪任务,为煤矸石图像的高精度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5年02期 v.45;No.250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 王瑜;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中央水泵房半自动化监控方式存在的效率低、运行不稳定、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LC与智能传感器融合的无人值守监测方案。该系统以PLC为核心,通过多种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水仓液位、水泵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地面调度中心,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数据分析、故障报警等功能。该方案有效实现了中央水泵房的无人值守,极大提升了泵房设备的运行效率。经实际测试,系统表现良好,能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显著优化了井下水泵房的运行及管理水平。
2025年02期 v.45;No.250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武彦生;
为解决矿井提升机钢丝绳传统更换方式存在效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员受伤风险较大等问题,对矿井提升机钢丝绳更换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提升机钢丝绳高效快速更换装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设计了钢丝绳高效更换装置结构方案,并设计了配套液压控制系统回路。对液压控制系统原理进行分析,采用机电液联合仿真软件SimulationX中搭建了液压系统控制回路,设定仿真时间为15 s,对不同的履带负载工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换绳装置液压系统能自动适配不同负载,到达最大位移值仅需要2.8 s,位移变化平稳,冲击较小,速度波动小,运行平稳。表明液压控制系统稳定且不会出现较大的冲击,液压系统设计合理,能满足现场要求。
2025年02期 v.45;No.250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 张建;
机器学习方法因资源消耗少和训练速度高等优点在煤矸图像识别中具有重要价值。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煤矸图像识别方法,以红树梁煤矿的煤矸图像为实验数据集,采用线性核函数SVM进行煤与矸石的自动识别。首先通过图像预处理步骤,包括灰度转换和尺寸调整,优化图像质量;然后,提取图像的灰度特征,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交叉验证优化训练模型,最终构建出一个高效的SVM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测试集上的分类准确率达到88%,并在现场应用中展示了良好的性能。该方法为煤矸石的智能化分拣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45;No.250 95-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 张宇;尹海;李红岩;郭锦远;张永;赵建明;李志军;张旭文;
瓦斯抽采效果受抽采时间、钻孔孔径、钻孔间距、抽采负压等因素影响。为探究不同抽采参数对抽采效果的影响,本文将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模型嵌合进COMSOL数值模拟软件中,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抽采参数对抽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抽采效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钻孔孔径增大,抽采半径变大,但过大时易出现塌孔现象;间距过小不利于抽采,间距过大抽采效果不佳;当其他参数一定时,负压增大抽采速度加快,但安全区并不会扩展。基于上述研究,确定瓦斯抽采最优方案为:抽采时间180 d,钻孔孔径113 mm,钻孔间距6 m,抽采负压30 kPa。本研究成果能够为瓦斯抽采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5年02期 v.45;No.250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